產(chǎn)品中心
PRODUCT CENTER
- 聯(lián)系人 : 曹鏡森先生
- 聯(lián)系電話 : 0769-82226193
- 傳真 : 0769-82226193
- 移動電話 : 15989458768
- 地址 : ** 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(zhèn)仙村仙一區(qū)99號
- Email : caojingshen@126.com
- 郵編 : 523792
- 公司網(wǎng)址 : http://aning.cn
- MSN : caoshingcer@126.com
- QQ : 454992321
- 聯(lián)系人 : 曹鏡森
- 聯(lián)系電話 : 0769-82226193
- 傳真 : 0769-82226193
- 公司網(wǎng)址 : http://aning.cn/
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非標設計
1 電氣部分

1.1 電控柜(箱)要求
1.1.1 控制柜要有標牌,標明設備型號、電氣容量、生產(chǎn)安裝時間等技術參數(shù);
1.1.2 控制柜應有電源總開關,電源總開關操作手柄應設置在控制柜外部;
1.1.3 控制柜內應安裝開柜照明燈;
1.1.4 控制柜應有插座,兩插和三插 220V、5A 以上的電源插座各一組;
1.1.5 控制柜的各個元件應有長久性標牌,并應與圖紙的名稱一致。標牌位置不能貼在元件上,應就近合理布置;
1.1.6 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應預留 10%以上位置;
1.1.7 接線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,限接三根線
1.1.8 接線端子板要預留 10%以上備用端子;
1.1.9 導線接點要壓接專用接線端子,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連接;
1.1.10 備用線應預留 10%以上,并標有備用線號;
1.1.11 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,便于拆裝;不允許采用螺絲、螺母穿孔固定方式;
1.1.12 電氣配線應有標號,并與圖紙一致。標號要求為打印方式,長期使用不脫色,并能
防水、防油。另外,同一電線兩端的標號必須相同,接到同一端子上的電線的標號相同;
1.1.13 控制柜的鐵板厚度要保證強度 , 根據(jù)控制柜的大小 , 厚度要求不同。但一般鐵板
厚度要大于 1.0---1.2mm ;
1.1.14 控制柜的顏色為蘭色或深灰色;
1.1.15 移動、運轉裝置的急停、安,全裝置等互鎖信號,要求必須有繼電器等硬件觸點互鎖,
不能只有軟件( PLC 程序等)互鎖;
1.1.16 電箱必須有可靠的接地;
1.1.17 電箱結構及四周空間大小要便于維修。
1.1.18 對灰塵、水氣、油污比較大的環(huán)境,箱體要有良好的密封設施;
1.1.19 強弱電要分開電箱配置;或左右配置,中間加隔離板;
1.1.20 超過 1KVA 的變壓器要單獨加屏蔽箱,箱體接地。
1.1.21 對包含電子系統(tǒng)大功率發(fā)熱器件的電箱, 應有空調或通風散熱裝置,并考慮防塵措施。
1.2 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非標設計控制電源要求
1.2.1 設備應能適應三相 380VAC,+15%/-10%, 50HZ 的電網(wǎng)環(huán)境;
1.2.2 交流控制電源應采用隔離變壓器,減少控制部分受供電電源的干擾;
1.2.3 變壓器采用原副邊鐵心分繞型;
1.2.4 直流控制電源,選用開關電源,提高系統(tǒng)的工作穩(wěn)定性;
1.2.5 直流負載電源和直流控制電源必須分開設置。
1.3非標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 PLC 要求
1.3.1 PLC 品牌優(yōu)先選用西門子、三菱,如需選用其他品牌必須提前知會;
1.3.2 輸入、輸出點要預留 10%以上;
1.3.3 PLC 的輸入、輸出板,應選擇接線端子式的板卡;
1.3.4 輸出帶電磁閥的,要求使用外部直流 24V 繼電器隔離;
1.3.5 每路電磁閥負載設一個熔斷器或單相空開,熔斷器設熔斷指示燈。
1.3.6 盤面配線時,輸入輸出線色應予以區(qū)分;
1.3.7 PLC 每個 I/O 槽口附近,貼有 I/O 地址標記;
1.3.8 PLC 電源必須單獨使用隔離變壓器。
1.4 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非標設計人機界面(HMI)要求
1.4.1 HMI 品牌優(yōu)先選用西門子、三菱,如需選用其他品牌必須提前知會;
1.4.2 HMI 界面設計要求簡潔明了,根據(jù)一致性原則,保證屏幕上所有對象,如窗口、按鈕、
萊單等風格的一致。各級按鈕的大小、凹凸效果和標注字體、字號都保持一致,按鈕的顏色
和界面底色保持一致;
1.4.3 界面組態(tài)需實時反映設備的運行狀態(tài)和故障報警狀態(tài),必需有可供查詢的故障報警記
錄和相應的故障處理信息;
1.4.4 設置必要的操作權限,避免不同操作人員的越權操作。
1.5 操作面板要求
1.5.1 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適,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觀察設備運行情況;
1.5.2 指示燈要求設置齊全, 不同功能的指示燈, 使用不同顏色。 具體要求為:電源指
示燈——綠色,狀態(tài)燈——黃色,故障燈——紅色;
1.5.3 按鈕開關設置齊全,能夠獨立運行的部件,都應有相應的手動操作按鈕;
1.5.4 急停按鈕采用紅色蘑菇頭自鎖按鈕,連接常閉點;
1.5.5 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燈、按鈕開關等,要有明確的名稱指示標牌 , 并要可靠固定,標
牌采用金屬刻字標牌。
1.5.6 設備自動運行時,在任何位置,按停止鍵設備停止后,都能用手動操作恢復到初始狀
態(tài),并繼續(xù)自動運行;
1.5.7 設備急停后,必須進行復位,才能進行手動操作;恢復到原位后,工作設備才可以再
次自動運行;
1.5.8 操作面板打開時,應有防止操作面板打開過位、脫落的保護裝置;操作面板的電線引
線要可靠固定, 并在打開過程中移動部位留有一定長度的余量;
1.5.9 操作臺箱體結構、元件布置結構應便于維修及部件更換。
1.5.10 可移動式操作臺必須單獨內置或外置軟地線;
1.5.11 對灰塵、水氣、油污比較大的環(huán)境,操作臺箱體要有良好的密封設施。
1.6 外圍線路布線安裝要求
1.6.1 分立總電箱和設備的連線采用線槽或金屬管連接,不得直接使用電纜;
1.6.2 所有電線連接必須通過端子板,不得有直接對接的接點。
1.6.3 電纜、蛇皮管等通過箱體處必須使用標準管接頭,不得直接進出布線。
1.6.4 管路內非電纜穿線使用軟線,不得小于 1 平方毫米。
1.6.5 管路內部穿線必須保留 10%以上備用線。 不足 1 根的至少要保留 1 根備用線;
1.6.6 交流線使用紅色,直流線使用藍色或綠色。 PLC 輸入輸出線色應該區(qū)分開,地線使
用黑線或專用花皮地線;
1.6.7 設備線路移動部分比較長,和現(xiàn)場有干涉的要求采用吊環(huán)布線或坦克鏈;
1.6.8 鄰近元件超過三個的位置,要就近采用分線盒布線,不得長距離分散走線;
1.6.9 為防止水、灰塵、油污進入分線盒,應采取防護措施;
1.6.10 強弱電走線要分開線槽走線,盡量避免交叉重疊;
1.6.11 所有分離箱體,包括接線盒、液壓站、潤滑站等應有接地設施;
1.6.12 管路端頭、接口、線槽轉角、端頭等位置應適當防護,以免傷線。
1.7 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非標設計驅動部分要求
1.7.1 電機應有旋轉方向指示;
1.7.2 電機要有相應的過流、過載保護;
1.7.3 電機安裝部位,應留出拆卸、安裝的位置;
1.7.4 聯(lián)軸節(jié)外露部分必須加防護;
1.7.5 電機接線盒內要單獨接地線。
1.8 外部器件要求
1.8.1 行程開關、接近開關、電磁閥等外部元件,安裝位置要適當,以便于安裝及調整;
1.8.2 各器件固定位置要牢固,不易變形;
1.8.3 外部器件應有固定的金屬標牌,指示器件的名稱、編號等,并要求與圖紙一致;
1.8.4 指示燈、標牌應面向外側,并置于便于觀察位置;
1.8.5 外部器件接線口不能露明線。
2 機械部分
2.1 結構要求
2.1.1 機械機構設計需符合人機工程學,方便人員操作與維修;
2.1.2 機械結構設計需經(jīng)過計算,達到正常使用的強度要求,并在安,全余量之內;
2.1.3 機械結構設計需根據(jù)我方具體要求,對關鍵點進行 FEMA 分析和驗證;
2.1.4 機械結構總體設計需考慮經(jīng)濟、環(huán)保、安,全的原則。
2.2 材料要求
2.2.1 結構件、面板類鋼材要求 Q235,傳動件、一般零部件材料要求 45#、需熱處理部件
材料要求 20-40Cr 或指定其他材料,各類型材必須是國標型材,特殊要求根據(jù)設備設計需
求具體提出來;
2.2.2 所有材料必需有相應的合格證或符合質量要求的檢驗證書;
2.2.3 對于特殊部件的材料,需同時提供檢測報告,報告內容主要涉及:成分、力學性能、
物理性能等。
2.3 鋼構表面要求
2.3.1 鋼結構件表面需經(jīng)噴砂處理,除銹等級 Sa2.5;若手工進行表面處理,需介于 St2
與 St3 之間。
2.3.2 噴砂后需噴涂底漆為紅丹防銹漆一遍 ,面漆為醇酸調和漆兩遍,總干膜厚度為 125μ
m ;附著力達到 ISO 等級 1 級或 ASTM 等級 4B 級;
2.3.3 結構件表面不能有明顯的變形、劃傷、撞傷、凹槽、凸現(xiàn)、缺失、分層等缺陷。
2.4 焊接要求
2.4.1 所有焊接都需有相應的焊接規(guī)范和標準,并進行焊接工藝驗證;
2.4.2 現(xiàn)場焊接時,需滿足焊接規(guī)范的要求;
2.4.3 焊縫表面不能有裂紋、氣孔、夾渣、未熔合、未焊透、虛焊、形狀缺陷及上述以外的
其他缺陷;
2.4.4 主梁受拉區(qū)的翼緣板、腹板的對接焊縫應進行無損探傷,超聲波探傷不低于 11345 中
的 I 級,并提供報告的復印件。
2.5 非標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傳動要求
2.5.1 傳動設計需考慮傳動效率優(yōu)化;
2.5.2 傳動機構要求簡單合理,以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實現(xiàn)功能;
2.5.3 傳動設計需考慮現(xiàn)場噪音控制,盡一切可能降低噪音的產(chǎn)生;
2.5.4 變速箱( SIEMENS 或 SEW)、電機( SIEMENS 或 SEW 變頻電機)、軸承( SKF 或 NSK)
等部件要求指定廠家或品牌;
2.5.5 變頻電機采用的范圍:風機、需調速的傳動機構、需要和傳動機構配合的傳動系統(tǒng)。
2.6 中央供料系統(tǒng)非標設計液壓系統(tǒng)
2.6.1 液壓系統(tǒng)應確保其安,全性、系統(tǒng)的連續(xù)運行能力、可維護性和經(jīng)濟性,并能保證系統(tǒng)
的使用壽命延長;
2.6.2 系統(tǒng)的所有部件應在設計上或以其他保護措施,防止壓力超過系統(tǒng)或系統(tǒng)任何部分的,高工作壓力及各具體元件的額定壓力;
2.6.3 系統(tǒng) 的設 計、制造和調整,應使沖擊壓力和增壓壓力減至,低。沖擊壓力和增壓壓
力不應引起危險;
2.6.4 應 考 慮 由于阻塞、壓降或泄漏等原因影響元件安,全工作的后果;
2.6.5 無 論是預期的還是意外的機械運動 (包括加速、減速或物體的提升 / 夾持 ),都不
應造成對人員有危險的狀態(tài);
2.6.6 系統(tǒng)設計需盡可能減少管路、管接頭;
2.6.7 液壓系統(tǒng)需實現(xiàn)防塵、防爆功能;
2.6.8 所有執(zhí)行元件、管接頭、閥門等部件需易于接近,且方便操作;
2.6.9 液壓系統(tǒng)控制單元和執(zhí)行單元選擇力士樂等品牌,且使用同一公司產(chǎn)品;
2.6.10 管路原則上用硬鏈接,必需時才用軟連接;
2.6.11 油管必須磷化酸洗處理,清理干凈,油箱內部需拋沙處理并去渣清理干凈;
2.6.12 油管接頭位置應處于易于拆卸地點,進油管和注油孔需安裝過濾器,閥門使用不銹
鋼產(chǎn)品且易于更換。
2.6.13 液壓系統(tǒng)需考慮維修時泄漏處理問題,并保證所有接頭在壓力范圍之內,不會出現(xiàn)
泄露現(xiàn)象;
2.6.14 裝配前應仔細清洗各部件,管路附件,液壓元件等,不得有污物雜質。
2.6.15 管子長度和實際位置配管時,具體確定,各管的安裝在不違背系統(tǒng)原理維護方便的
情況下,允許根據(jù)實際情況進行彎曲和稍加變動;
2.6.16 管子預裝后,必須拆下進行酸洗,然后進行二次安裝;
2.6.17 泵站在安裝后,試車前應反復進行循環(huán)清洗,清楚一切雜質污物,使污染度達 NAS7
級;
2.6.18 試驗達到設計壓力,應保壓 10 分鐘,各連接處不得有滲漏;
2.6.19 試驗合格之后,應將液壓油全部放空,然后將管路堵好,做好密封,防止被污染;
2.7 氣動系統(tǒng)
2.7.1 氣動系統(tǒng)應確保其安,全性、系統(tǒng)的連續(xù)運行能力、可維護性和經(jīng)濟性,并能保證系統(tǒng)
的使用壽命延長;
2.7.2 氣動系統(tǒng)控制單元和執(zhí)行單元選擇 SMC 或 FESTO 品牌,接頭等連接部件如以上;
2.7.3 管路原則上用硬連接,必要時才用軟連接;
2.7.4 氣管必須磷化酸洗處理,清理干凈;
2.7.5 活動接頭使用拔插形式,閥門使用不銹鋼產(chǎn)品且易于更換;
2.7.6 系統(tǒng)的所有部件應在設計上或以其他保護措施,防止壓力超過系統(tǒng)或系統(tǒng)任何部分的,高工作壓力及各具體元件的額定壓力;
2.7.7 系統(tǒng) 的設 計、制造和調整,應使沖擊壓力和增壓壓力,低。沖擊壓力和增壓壓
力不應引起危險;
2.7.8 應 考 慮 由于阻塞、壓降或泄漏等原因影響元件安,全工作的后果;
2.7.9 無 論是預期的還是意外的機械運動 (包括加速、減速或物體的提升 / 夾持 ),都不
應造成對人員有危險的狀態(tài);
2.7.10 當排氣造成的聲壓等級超過了適用的法規(guī)和標準的許可時,排氣口應使用消聲器。
在排氣口使用的消聲器本身不應產(chǎn)生危險。消聲器不宜產(chǎn)生有害的背壓。
2.8 潤滑系統(tǒng)
2.8.1 所有傳動部件關鍵轉動、滑動部位均應有潤滑點;
2.8.2 對于難以接近的潤滑點,需外引至可接觸位置,方便人員潤滑;
2.8.3 若潤滑點相對集中,需設計為集中潤滑形式;
2.8.4 對于所有潤滑點,必須提供潤滑標準,包括:潤滑油品型號、潤滑周期、潤滑方式等;
2.8.5 潤滑系統(tǒng)總體設計需考慮經(jīng)濟性、安,全性、可靠性。
2.9 安,全防護
2.9.1 所有可接觸的轉動或移動設備、裸露傳動部件、旋轉部件等均需做好防護隔離措施;
2.9.2 危險區(qū)域和危險位置需有主動防護系統(tǒng)(如紅外線等);
2.9.3 需高空維護部位應有登高梯和防墜落措施和檢修平臺;
2.9.4 危險部件和區(qū)域需用顏**分開;
2.9.5 設備各部件或和工件之間,好具有主動防止碰撞措施、安,全標志和提醒標志要齊全;
2.9.6 對于輸送線,應在任何位置,員工都需可以實現(xiàn)緊急停止操作;緊急按鈕位置需合理,
開關帶鎖;
2.9.7 防護裝置設計和制造的某些方面應通過測試、檢查、試驗或計算等方法進行檢驗,檢
驗盡可能在防護裝置工作狀態(tài)下進行;
2.9.8 必要時需對防護裝置做抗沖擊性檢驗。檢驗防護裝置的惡沖擊強度時應考慮制造防護
裝置時使用的材料特性,包括將防護裝置連接在機器或其他結構上使用的連接件的強度 、
固定點的強度以及滑軌的強度等;
2.9.9 安,全防護裝置不應影響觀察設備的運行狀態(tài)。
2.10 其它
2.10.1 環(huán)境要求:廢氣、水、噪音等排放要求安裝**標準執(zhí)行、整機不漏油、使用材料
盡量要求環(huán)保;
2.10.2 能源要求:各動力設施設計安,全余量合理( 5%--25%)控制合理各用電、水、氣等
設備開關控制合理,減少能源消耗。
3 圖紙資料部分
3.1 主資料
合格證、使用說明書、安裝和操作手冊、維護保養(yǎng)手冊、裝箱單、外購部件說明書和合
格證(含電器控制單元);若是進口件,需提供相關中文資料。
3.2 機械系統(tǒng)
總裝圖、部件裝配圖(含外購件清單和型號、電機注明功率)、各易損零部件加工圖。
3.3 液壓、氣動系統(tǒng)
系統(tǒng)工作原理圖、元器件連接圖(包含各元器件廠家、型號和數(shù)量)。
3.4 電氣控制系統(tǒng)
詳細電氣控制原理圖(主回路線路圖,控制回路線路圖、詳細電器元件清單、型號和數(shù)
量),電器元件布置圖、接線圖(含端子圖),提供 PLC 內置程序備份,編程手冊等。
3.5 裝訂要求
裝訂要求硬皮文件夾、 A3 橫向裝訂、 A4 縱向裝訂。
4 培訓部分
廠家有義務對維修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:
4.1 設備控制原理的培訓。
4.2 設備結構的培訓。
4.3 特殊控制系統(tǒng)的操作、編程、設置、監(jiān)控的方法。
4.4 必要的維修保養(yǎng)常識。
5 驗收部分
5.1 預驗收工作內容
5.1.1 按照技術要求,逐項核對設備的各個部分是否符合要求,發(fā)現(xiàn)不合格項要求廠家
整改。
5.1.2 檢查設備是否符合安,全規(guī)范。防護欄、罩蓋、安,全裝置等安,全,裝置是否完善。
5.1.3 了解設備控制的設計思想。
5.2 終驗收工作內容
5.2.1 重復預驗收 1-3 內容。
5.2.2 核對圖紙資料數(shù)量及內容是否符合要求。圖紙與實際是否一致。
5.2.3 通過現(xiàn)場試運行確認安,全保護裝置是否有效。
5.2.4 通過現(xiàn)場試運行確認設備各功能是否有效。
5.2.5 實際模擬生產(chǎn)條件,連續(xù)運轉 4 個小時以上,設備應穩(wěn)定,沒有原則性故障。
5.2.6 確認培訓是否完成并達到目的。
5.2.7 確認隨機備件是否提供齊全。